每谈及东方枢纽配资入门网,总有人不以为然地摆摆手。
又是画饼、太远太虚无、等建好再说吧,这种言论,像极了三十多年前人们对浦东的质疑——宁要浦西一张床,不要浦东一间房。
可如今呢?那些质疑早已化作对望陆家嘴时感叹的世事变迁。
看到这么一句话,“中国人对开放的理解,经历了一个逐步走向深刻的过程。而浦东,就是这个过程的具像化表达。”内心还是蛮感触的,浦东的崛起承载了太多。
2025年,恰逢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。站在这个历史节点回看浦东,陆家嘴、张江、临港之外,东方枢纽开始扛起了浦东中南部板块发展的大旗。
东方枢纽,到底有啥?对于周边板块而言,又意味着什么?
01
走向国际,让浦东机场不再“弱小”
即将三十而立的我,长这么大也就出了一次国。
我以我浅薄的见闻来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。
总以为上海已经很国际、很摩登了,但走出去后也顿感世界之大。
不管是建在海上的机场,还是设有大量免税店、本土品牌店、餐饮和特色伴手礼店的航站楼,亦或是距离机场不远的特色商圈,都让人耳目一新。
相比之下,如今的浦东机场虽然规模已居全球前列,但目前仍以功能性交通枢纽为主,商业配套依赖市区,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。
最新出台的《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》,正在弥补这一短板。这个规划最打动我的,是它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交通枢纽,而是要打造一个全球商务生态圈。
0.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将诞生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。规划范围在祝桥板块闻居路- 硕放路黄龙路- 铁路控制线-祝钦路-金闻路,上海东站的西北侧。
位置示意图
按计划,今年年底就能完成先行启动区封闭验收和基本功能落地运行。
到2028年实现商务合作区全域封闭运作,完成重点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,具备商务交流、国际展览、国际培训等功能,2030年全面建成。
整体采用“模块化网格系统”,规划形成“一链七星三环”的空间结构。每个空间单元都可以灵活重组,形成适应未来产业演变的弹性生态圈。
图源上海发布
目前曝光信息,也释放了不少亮点:
1、这里将打破传统海关的边界感,经备案的商务人士可享受30天免签待遇,通过人脸识别实现“无感通关”,真正体验“说走就走”的商务便利。这种开放程度,在国内尚属首创。
2、产业上,还将面向世界规划全球商务交流中心、国际人才培训高地、世界级会展目的地三大核心场景;
商业上,将集成五星级酒店、购物中心、沉浸式文化剧场与主题餐饮街区。
图源上海发布
3、交通上,对外通过空侧通道、轨道交通、空中连廊等设施,实现与浦东机场、上海东站的高品质衔接;内部通过高架、地面、地下多层次交通网络,实现人舒其行,物畅其流。适时启动“两桥一隧”,促进商务合作区东、西片区的有机融合,并根据不同阶段客流动线,开设内部智慧巴士。
此外,大家比较诟病的东站与机场分隔、通勤还有距离的问题,也有了解决措施:
高铁站中将首次引入航空模块,从铁路出站闸机至航空模块安检口仅有250米距离,还有“空铁联运”系统提供旅客值机、航空模块托运行李等功能服务,将实现与浦东机场便捷的空铁换乘。
东方枢纽上海东站设计效果图
总而言之,当下中国对于国际游客的吸引力与日俱增。
截至5月16日,今年浦东机场出入境客流已突破1000万人次,同比增长24%,稳居全国空港口岸首位。
数字背后,是巨大的商业潜力。当国际旅客不再匆匆过境,而是愿意停留消费时,东方枢纽就真正实现了从流量到“留量”的蜕变。
02
浦东格局重构,激活“发展真空带”
如今的浦东,中环以内走豪宅路线,张江、临港两端产业爆发。
但像惠南、祝桥、航头等中南部板块,却长期处于“发展真空带”,处于要配套没配套,要产业没产业的尴尬境地。
对这些区域来说,东方枢纽是最救急的那根稻草。
或许有人质疑:一个主要服务国际旅客的枢纽,能对本地发展有多大带动?
但看看虹桥枢纽的示范效应,它不仅催生了虹桥商务区,更让周边板块价值倍增。
曾红透半边天的徐泾、更有发展前景的华漕前湾,仍然是外环外的“扛把子”。
张江科学城,更是让身在外环外的唐镇迅速变身“国际社区”,让大家深刻感知到产城融合的魔力。
对于浦东中南部板块而言,东方枢纽也将带领它们,真正重塑浦东的空间格局。
根据《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(2025-2035年)》,东方枢纽将串联周边板块,形成“一心两轴、双环四翼、九组团”开放、棋盘式的总体空间格局。
一心:为生态绿心,打造蓝绿交织、水绿共融的生态绿心,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,是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生态绿色发展的主体空间。
两轴:为东西向通江达海的开放创新轴和南北向串联城镇的历史人文轴。
双环:是依托八条特色大道,构成两个特色功能环。其中,依托六陈路(机场大道)、六奉公路(星光大道)、川南奉公路(航空大道)、下盐公路(振兴大道)形成内功能环;依托金科路(科学大道)、华夏高架路(华夏大道)、沪南公路(希望大道)、海天大道等形成外功能环。
四翼:是以生态绿心为核心,东南西北分别打造东方航空城、惠南未来城、张江科学城、国际文旅城。通过地区空间格局整合提升,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功能区。
九组团:是基于“井”字形生态网络,突出特色功能导向,形成生态绿心组团、东方枢纽组团、合庆郊野组团、老港组团、惠南-宣桥组团、新场组团、川沙-唐镇组团、张江北组团、张江南组团共9个特色功能组团。
这个规划给人的感觉,与曾经的上海2035规划很是相似。
一个引领整个上海的发展,一个引领着东方枢纽周边板块的发展。
而东方枢纽规划中,也提及浦东中南部板块目前面临各自为政的局面,需要打破这种境况。
其中,也提出以四翼协同串联周边,东侧打造东方航空城、西侧打造张江科学城、北侧打造国际文旅城、南侧打造惠南未来城,从而来实现产业内循环。
根据功能特点和职能差异,各个板块有中心镇和一般镇之分。
其中,唐镇、周浦、康桥、祝桥、惠南-宣桥规划为中心镇,一般镇则是航头、合庆、新场、老港和大团镇。
关于各个镇的定位,我看了一下,与浦东2035规划一致、没有变化,这里就不再具体赘述了。
但是公共中心体系规划中,提及2个城市副中心,张江主打科创,川沙主打文旅。
规划形成川沙、唐镇、惠南、科南、广兰路、祝桥6处地区中心。
在城市副中心与地区中心基础上,结合地区特色功能打造5处专业服务节点——
东方枢纽节点以国际枢纽门户开放功能为核心,可参照城市副中心配置标准建设;
鹿园会展城节点(国际会展)、未来蓝湾节点(未来产业)、新场古镇节点(水乡古镇)、机场南片区节点(先进制造)可参照地区中心配置标准建设。
目前来看,上海东站主体还在建设之中。5月27日,东站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已完工,计划2027年运营。
国际商务合作区的建设也在推进之中,控规图已出炉,先行启动区预计今年建成,整体的话预计2030年全面建成。
只能说,路还需要一步一步走,更多规划或许也会在城市更新单元实施方案之中或其他部分出现。
比如说新场-01城市更新单元,就是上海2025年规划的46个城市单元之中,今年将启动规划编制。
再结合外部来看,轨交建设也在加速度。
如今机场联络线先行段已通车,未来全线贯通的机场联络线,让双枢纽45分钟直达;
而两港快线,也将让临港不再孤木难支,15分钟即可通达东方枢纽。
或许,东方枢纽激活的不只是中南部板块,还有临港。
图源网络,仅供参考
写在最后:
回望浦东的发展,从陆家嘴的金融崛起,到张江的科创突破,再到临港的制造升级,它们都是改变城市格局的关键棋子。
东方枢纽,或许是浦东第四次创业,所打造的一张王牌。
长远来看,它要做的不仅是让世界走进上海,更要让上海通过这个窗口,更好地走向世界。
就像三十年前没人能预见浦东的今天一样,或许再过三十年,人们会惊讶于东方枢纽带给上海的蜕变。
本号发布的原创数据、图表、文章等信息的版权由公众号运营公司独立所有配资入门网,并受法律保护。转载必须注明出处,否则构成侵权,我司有权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。
配资信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